先进磁电材料研究团队

作者: 时间:2021-01-12 点击数:5

稀土功能材料构效关系团队成立于2012年。团队目前共有15人组成,其中正高11人,副高2人,讲师2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团队负责人饶光辉研究员是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0),中科院“百人计划”(2005),德国洪堡学者,广西八桂学者,中国物理学会相图专业委员会主任。已在Adv. Mater., Appl. Phys. Lett., Phys. Rev.等国内外正式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00多篇,被引用超过3000次(H-index=27),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已主持国家级研究课题20余项,经费合计1200余万元。团队成员赵景泰是太阳成集团tyc122cc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理学学士(复旦大学),理学硕士(中科院物理所),理学博士(瑞士日内瓦大学),博士后(美国阿莫斯实验室)。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0),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004),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05),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发表论文近400篇,他引超6600次,申请发明专利40多项,其中30多项已获授权。同时,团队成员两人为广西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团队迄今已主持973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研究课题20多项,获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本团队的研究方向为相图相变、材料热力学和材料结构-物理性能的关系;铁电、压电、热电、多铁材料及构效关系;磁热、磁记录、磁致伸缩和稀土永磁材料的结构与物性。主要成果:首次研究掌握了无籽固相陶瓷生长技术,成功生长出了厘米级具有优异压电性能的铌酸钾钠单晶材料。通过离子尺寸、价态失配及氧八面体旋转调控,在BiFeO3陶瓷中实现优良压电性能的同时兼具高退极化温度,在BaTiO3陶瓷中实现了远超过铅基材料的高压电响应(d33>1400 pC/N)、巨介电常数(εr~105),并建立了这些多功能响应及结构转变的构效关系,阐明了不同电功能响应的结构来源。研究为大幅度提高铁电材料的压电性能,突破无铅材料压电活性来源问题及取代铅基材料应用的制约提供新思路,也为无铅铁电材料其它新功能的设计与潜在应用开辟新方向。研究结果发表在材料类旗舰期刊( Nano Energy, 76 (2020) 104944; APL, 104 (2014) 242910; 101 (2012) 032901; J. Mater. Chem. C 7 (2019) 8255; J. Eur. Ceram. Soc. 38 (2018) 1356 )。首次发现了具有丰富磁相变且具有“桌面型”磁熵变类型的磁制冷Nd6Fe13Pd基材料,该材料工作温区可调,具有较小的热滞、磁滞,适用于埃里克森磁制冷循环,促进了磁制冷材料的应用。实验测定了大量的稀土-过渡族二元三元体系合金相图,通过热力学计算获得了R-Fe-B的热力学数据库,为设计开发新型Nd-Fe-B基永磁材料以及其它新型稀土功能材料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具有广泛的经济社会效益。

团队成员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二等奖

厘米级铌酸钾钠单晶体

  •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