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彰显创新实力的必争之地。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从国家层面对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道路进行了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8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四次提及“智能”,并特别指出要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发展智能产业;2018年6月,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着力推动优化高校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完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为顺应国际科技发展趋势、打造学科发展生态体系、更好地服务广西区域经济建设,太阳成集团tyc122cc于2018年7月正式成立“院办大学”试点学院——人工智能学院(Schoo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学院将汇聚国内外高水平师资队伍与优势科研资源,建立具有学科交叉特色的人工智能方向人才培养体系,面向未来培育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级研发工程师和工程科学家;研发支撑未来产业的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共性关键技术、平台与工具、规范标准等,结合地区优势开发示范应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学院的办学活力,探索太阳成在新工科人才培养、新兴学科建设机制等改革与创新之路。
学院的愿景是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人工智能学院,并成为广西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技术应用的示范学院。
一、人才培养
人工智能学院采用“院办大学”新模式,志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面向产业的工程教育和交叉学科的前沿研究,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使其具有成为高级研发工程师和工程科学家的潜力。
面向学科交叉:针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需求,制定“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数理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顶点课程五个层次组成,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等专业;基于“人工智能+”培养交叉学科工程人才;探索院内“通识课程”模式。
面向产业需求:与国内外顶尖人工智能企业合作办学,引进行业师资、课程、标准、技术、平台、工具等资源;设立业界咨询委员会(Industrial Advisory Board,简称IAB),邀请业界资深专家学者担任委员,并邀请其参与到学生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实训案例开发、毕业设计选题等重要环节中,使培养方案与业界前沿技术发展状况有机结合,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适应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实现真正的“面向产业的工程教育”;校企共建前沿技术课程群、行业导论课程群;校企共建实验室。
面向工程实践:实践“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工程教育理念;加强课程实验与研讨环节,以提升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化工程实践能力考核;营造真实企业生产环境,开展层级工程实训(Cascading Engineering Training),分为初级(面向一年级)、中级(面向二年级)和高级(面向三年级)共3级,均为必修课程,是桥接课程实验/综合实验与企业生产实习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初级工程实训侧重于继导论课程Base Stone Projects后的深度体验,中级工程实训强调对专业的技术钻研,高级工程实训注重行业对接的工程管理、规范标准、平台工具、创新创业等;注重基石项目(Base Stone Project)和顶石项目(Capstone Project)。
面向学术研究:推行设立本科生科研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Program,简称URP),本科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有机会进入教授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学院将力争每届本科毕业生中有超过50%的学生参与过URP训练; URP是本科生未来走向工程科学家的重要途径,也是人工智能学院达至25+%升学率的重要保障。
面向国际竞争:高度国际化的师资;全部专业课实行双语教学,30%以上专业课实施全英教学;采用国际经典原版教材;通过暑期小学期(Summer School)引进海外名校教授和企业资深工程师,讲授短期强化课程(Intensive Courses)。课程分为两个系列,一是海外课程系列,从海外学术界(高校、研究机构)邀请高水平学者来校开设选修课程,以全英教学为主;一是行业课程系列,邀请海内外产业界(譬如美国Google、TI以及国内华为、BAT等IT主流公司,特别是阿里云、Cloudera等我院战略合作伙伴)的资深工程师来校开设选修课程;丰富国际学术交流。
二、科学研究
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平台工具、规范标准、行业应用等,打造若干具有国内领先、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方向,彰显学科交叉和军民融合的特色。
广西大数据研究院:充分利用太阳成集团tyc122cc的学科和人才优势,推动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集聚和调动各类资源,汇聚一流的大数据人才,以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经济运行、产业发展中的大数据需求为导向, 建成一流的大数据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智库咨询、产业转化平台。
中国东盟信息产业研究院:以广西信息产业发展为核心,以东盟十国为服务对象,在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信息安全、物联网技术、北斗导航、智能制造、智慧旅游、智慧城市、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网络文化交流、远程医疗和卫生合作等方面推进政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在政策机制、核心技术、服务应用、运作模式等方面取得一批前瞻性强、特色突出、技术领先、经济效益明显并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突破性成果。
广西军民融合发展研究院:研究院以军民融合制度创新研究和咨询服务、人才培养和研究团队建设、科技协同创新和平台打造、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及产业推广等为主要方向,重点在信息安全、北斗卫星通信导航、通用测试技术、人工智能为广西军民融合发展工作提供决策咨询支撑,努力打造成为技术协同创新、产业联合推广、人才共同培养的广西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建成全国知名的军民融合示范研究院。
中国东盟数字经济研究院: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本研究院拟建设成为广西数字经济发展的高端智库、驱动引领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传播机构、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和研究与交流的平台。
三、师资队伍
以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为导向,引进一批国内外高水平人才和团队,建设一支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师资队伍。
高度国际化:面向海内外招聘高水平师资队伍,专任教师规模约60人;所有专任教师具有1年或以上海外学术经历,胜任全英教学或双语教学。
结构合理性:教师团队除专任教师外,还包括一定比例的企业外聘师资、海外专家学者、柔性引进教授等;既有代表创新精神的北美学缘,也有代表严谨工程的德日学缘;八成源自学术界背景,二成源自工业界(特别是创业)背景。
终身教职制:专任教师实行终身教职制(Tenure Track);所有专任教师采用年薪制,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待遇;学院聘任与晋升委员会自主决定聘用。
强行政支援:所有教师提供行政助理(Administrative Assistant)服务;针对青年教师成长,配备教学指导(Teaching Mentor)与研究指导(Research Mentor)。
四、学生工作
学院的学生工作聚焦于学生学术发展,在帮助学生学术成长的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以学生学术发展中心(Academic Development Center,简称ADC)为平台,涵盖学业提升、科技创新、职业发展、创业教育与孵化等子计划。
三全育人:从院长第一课开始的系列新生教育环节;有助于学院与学生双向沟通的每周院长午餐会机制;实行教师接访时间(Office Hours)制度;
学业提升:推行补充教学(Supplemental Instruction,简称SI)模式,SI是一种通过以“学生教学生”的方式帮助大学生提升学业水平的教学项目。SI主要针对那些通常被认为较难学习与掌握的一、二年级本科生课程,由遴选出的高年级同学负责组织实施,参与 SI 的学生不仅可更深入地掌握课程内容,而且还可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Learn What to Learn vs、 Learn How to Learn);每年或每学期组织学生的工程嘉年华(Engineering Carnival)活动。
创业教育:开设职业素养系列讲座;校企共建创业系列课程;基于学生社团的创业孵化。
领导力培养:设立多个学生管理委员会,推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领导力(Leadership);20人左右分班,轮值班团干部;院内提供丰富的助教(TA)、助研(RA)、补充教学组长(SI Leader)等锻炼岗位。